您的位置: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政府>社会救助监督检查
关于北关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5-02-17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关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坚持依法履行职责,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执法,强化普法宣传,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建设“法治北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正确方向,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2024年,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组织学法4次,深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贯彻,区政府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效能有力提升。二是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统筹部署法治政府创建各项任务,区领导全年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创建、府院府检联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8次。三是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制度。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工作考评指标,明确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规范管理,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严格落实《河南省政府法律顾问指导监督工作办法》。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法多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全区聘用法律顾问14人,参与重大行政决策、重要行政行为、重大行政复议、诉讼、仲裁、重大项目的洽谈,以及重要法律文书、合同、协议的起草、修改、审查等工作。共提出合法性建议共计164次。

2、严格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2024年审核行政文件15件,认定为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同时,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经过清理,仍在执行的5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保留26件、废止25件,经重新认定不属于规范性文件的6件,所有规范性文件均经过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并及时进行备案。

(二)围绕依法行政,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1.紧抓营商环境领域提升。按照“以评促改”原则,针对2022-2023年上半年省评价反馈我区的19条问题,制定《北关区营商环境指标整改提升工作方案》,坚持台账式推进整改,截至2024年底,问题整改完成率100%。2024年向市营商办推送营商环境信息稿件111篇,省、市平台共采纳推送我区优秀稿件26篇。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违法案件办理质效,落实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办法,确保案件高质量办结,投诉人回访满意度100%。2024年以来,我区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系统共收到11条投诉线索,已受理办结3件,协商撤回4件,不受理2件,在办2件,责任单位正在就解决方案积极与投诉人进行沟通,不存在逾期案件。

2.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注重信息归集,提升信用信息共享水平,截至目前,我区37个部门向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247余万条可公开信用数据。强化信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人事招录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广泛开展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查询。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全面实施,覆盖24个部门和25个领域,对税务、医疗、律师、交通、环保等领域建立行业监管信用档案和分级分类监管档案信息,开展动态差异化监管。开展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截至目前,成功帮助12家失信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3.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依托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打通了各项“一件事”在线申报渠道,实现“一件事”网上申报、线上流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的闭环办理模式。线下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综合受理窗口提供申报辅导、办件督促、进度查询,并提供帮代办、延时、邮寄等服务。

4.以无人机政务“一张网”为依托,赋能社会“智”理新路径。2024年8月,北关区无人机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采用1+1+N的运行管理模式,即:1个无人机政务服务指挥调度平台,1个无人机运维管理平台,将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信息共享给城管、环保、交通、消防等N个部门,推进无人机赋能应用于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生态环保、河道巡查、文物巡查等多个领域赋能应用,为社会“智”理赋能新的途径。

5.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突破口,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服务北关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在产业发展聚集区高标准打造了纺织服装产业服务中心,共设置8个窗口,提供包含税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人社、医保等20多个领域和436项服务事项。配备专业的帮办代办队伍协助企业、群众提交手续,由“一事跑多窗”变“一窗办多事”,让企业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完所有事,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6.以主动服务“未诉先办”为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优化工单流程,提高规范化程度,各承办单位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牵头协调、业务股室办理落实的模式,层层压实责任,重点加强全流程管理,凝聚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持续强化制度创新,建立“未诉先办”月调度工作机制,选取群众反映普遍、部门解决有难度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通过区委、区政府现场调度的模式进行“解剖麻雀”,做到触类旁通,实现从“有一办一”向“举一反三”的转变。

7.以“兜底服务”为切口,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破解“疑难杂症”。对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通过陪同办理、帮办代办等服务方式进行现场解决;对于群众反映的堵点问题,通过分析研判进行协调处理。对“办不成事”窗口交办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采用每日巡查、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回访等手段开展明察暗访,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力求做到反映事项100%响应、可办事项100%办结、办结事项100%满意。   

(三)强化培训,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服务型行政执法思维和意识

1、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年审核办理执法证件50个,并多次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专项评查,通过各执法单位交叉互评、通报点评共性及个性问题,压实行政执法责任。

2、常态化组织比武练兵。印发了《开展行政执法比武“月月考”活动的实施方案》,以《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第三届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比武知识点》等为主要测试内容,组织全区各类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培训4次,开展“我为强市做贡献,法治监督天天练”活动26场,通过考试切实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

3、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培训。邀请省司法厅依法行政指导处副处长夏新军举办《服务型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进行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设立基层服务型行政执法联系点10个、联系员10名,通过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竞赛活动,全区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我区卫健系统执法人员被选拔为安阳市第二批服务型行政执法授课员,对全市执法人员及监督人员进行指导授课。

(四)协同推进,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协同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驻点指导、跟班轮训、首案带办、案卷审查等方式,对柏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已培训100课时,赋权单位和柏庄镇密切协作配合,做好信息互通、协同移交及联合执法。在全市两次调研摸底柏庄镇综合行政执法现状活动中,柏庄镇综合执法大队整体运行情况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同时,成立了柏庄镇综合执法大队学徒队和区级赋权单位导师团,探索创建“师带徒”六步工作法,并成为全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师带徒”现场观摩会观摩点。

(五)加强府院、府检联动,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1、健全府院、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确定府院府检联动问题事项清单15项,筹备区级专题会议10余次,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双备案”制度。

2、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推动行政争议诉前化解机制。通过先行化解、诉讼引导等诉前沟通工作机制,加强涉诉单位诉前会商交流,推动行政案件发案量和败诉率实现“双下降”。

(六)强基创优,全面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

1、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河南省司法所建设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对洹北司法所、曙光司法所升级改造,实现了五星规范化司法所全覆盖。

2、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加强社区矫正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对基础设施、场所建设、平台应用等方面进行提升。目前,已协调办公用房240余平方米用于智慧矫正中心建设,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并通过省司法厅验收。

3、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扩建至200平方米,设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综合受理4个便民窗口,累计接待群众1100余人次。

4、健全完善“所所联动”工作机制,选派6名新入职律师到柏庄镇、彰东、彰北三个司法所实践锻炼。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用结合不够紧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推进工作的意识和解决工作难题的能力仍显不足。二是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还不够深入,行政指导、行政调解工作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初步安排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法治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结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解放思想、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为北关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二)目标任务和初步打算

1.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紧盯区法治建设工作短板、难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措施,对标对表年度工作要点和往年考核指标,做好相关协调对接工作。

2.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夯实基层调解力量,依托“三官一律”和村居法律顾问考核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取得实效。

3.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4.强化特殊人群管控,全面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加快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5.稳步推进“八五”普法,建强普法宣传阵地,继续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6.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持续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府院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双下降”工作取得实效。

7.强化法治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比武练兵,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理论测试,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能力、业务素养。


【打印本页】 页面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