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基层人民法院作为司法系统的神经末梢,是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在审判案件持续增长、“案多人少”矛盾逐渐显现、执行案件逐年上涨的情况下,“立审执”一体化全链条实质性化解纠纷的重要性得到体现。
二、主要做法
(一)诉前重调解,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北关法院聚焦“抓前端、治未病”,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将柏庄镇政府及柏庄村等39个基层治理单位纳入调解平台,力促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开展“总对总”诉前调解联动解决纠纷机制,邀请人民调解员驻院调解,深化纠纷源头治理工作,让纠纷化解在诉前,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巩固调解成果。
(二)诉中促履行,减少进入执行程序案件。把加强案件保全工作作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重要突破口,在立案、审判阶段积极引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保全,实现能保全保、应保尽保,防范化解财产转移风险。强化自动履行,促进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在组织调解或开庭审理时,积极向当事人释明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力促债务人当庭履行。加强违约条款、担保条款运用,对达成调解协议而不能当庭履行的,引导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中设立违约限制、担保履行条款,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同时加强释法说理,树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强化判前释法、调解和解、判后答疑等,不断提升服判息诉率。
(三)诉后强执行,坚决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强化执行威慑力,积极开展“豫剑执行”之春节暖“薪”集中执行行动、“春日惊雷”专项执行活动、“夏日骤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集中执行行动等,采取凌晨出击、节假日执行的方式,用足用好曝光、悬赏执行、拘传、拘留等执行措施,提高执行“命中率”。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实现线上查封、解封,提高了执行效率,缩短执行周期。
三、工作成效
目标就是方向,北关法院力促构建“立审执”一体化综合治理大格局,紧扣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深耕纠纷化解时长难题,积极落实商事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和诉前调解制度,避免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诉讼程序耗时导致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有效、快速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债权实际履行。北关法院充分发挥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扎实有力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