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政府>学生管理
警惕“助学贷款还款”骗局,筑牢防线,守护财产安全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5-03-07  

近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5年第1号预警,揭露了以“助学贷款还款”为名的新型诈骗手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正值开学季,诈骗分子瞄准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信息辨别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多种套路实施诈骗。本文将深度剖析此类骗局的核心手法、典型案例及防范措施,帮助广大学生与家长提高警惕,远离陷阱。

一、骗局揭秘:瞄准“助学贷款”的三大核心套路。

1.冒充官方人员,诱导共享屏幕或转账。

诈骗分子伪装成教育部门、银行工作人员或学校老师,以“帮助办理还款”“发放助学金”为由,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平台联系学生或家长。他们常以“系统升级”“账户异常”等借口制造紧迫感,诱导受害人共享手机屏幕、提供验证码或直接向指定账户转账。需警惕的是,官方机构绝不会通过非正规渠道索要密码、验证码或要求转账。

2.仿冒虚假网站,窃取个人信息。

诈骗分子搭建与国家助学贷款官网高度相似的钓鱼网站,以“快速申请贷款”“简化还款流程”为诱饵,诱导学生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随后通过技术手段盗取账户资金。例如,虚假网站可能以“缴纳手续费”“激活账户”等名义骗取钱财。  

3.假借“助学贷款”之名,诱导高利贷或非法操作。

部分骗子以“低息助学贷款”为幌子,实则诱导学生签署高利贷合同,甚至要求提供裸照、家属联系方式作为担保。一旦学生无法还款,便以威胁、骚扰等方式逼迫还款,导致受害人陷入“套路贷”深渊。

二、真实案例警示: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案例1:共享屏幕泄露验证码

某大学生接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助学贷款还款账户存在异常,需通过共享屏幕指导操作。学生在对方诱导下泄露短信验证码,导致银行卡内资金被转走。  

案例2:虚假缴费通知混入家长群 

诈骗分子潜入学校家长群,伪装成班主任发布“助学贷款需补缴手续费”的通知,部分家长未核实即转账,损失数千元。

案例3:钓鱼网站骗取“激活费”

某家庭通过搜索引擎误入虚假助学贷款网站,被要求支付“账户激活费”2000元,缴费后网站关闭,贷款未到账。  

三、防范指南:牢记“三不三要”原则。

1.不轻信陌生信息。  

所有助学贷款政策均通过学校官网、国家开发银行等官方渠道发布,切勿轻信电话、短信或非实名社交账号的通知。  

对自称“银行人员”的来电,务必通过学校或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官方电话二次核实。  

2.不泄露个人信息。

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向他人透露。  

警惕要求提供“担保资料”或“资金流水”的非法要求。

3.不点击不明链接。 

助学贷款还款需通过实名制支付宝或云闪付指定平台操作,陌生链接一律不点击。  

4.要定期核查账户。

定期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系统官方平台核对还款记录,发现异常立即联系资助中心。  

5.要保管好支付工具。  

家长需妥善管理手机支付密码,避免孩子因涉世未深被诱导转账。  

6.要提高法律意识。  

若遭遇诈骗,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报警,同时向反诈中心热线96110求助。  

助学贷款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但诈骗分子的黑手却试图利用这一政策牟利。唯有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守住个人财产与信息安全。广大学生与家长需牢记:官方渠道是唯一可信途径,任何附加费用均为骗局。愿每一位学子在求学路上远离欺诈,安心逐梦!


【打印本页】 页面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