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也让春节习俗相关的文化探究氛围愈发浓厚。新年期间,国风服饰走俏,学生们对其制作满怀好奇。在此背景下,“童装为媒,探究家乡的棉纺织产业”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顺势开展。安阳柏庄镇作为中国童装名镇,拥有完整的“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加工-成衣制造”全产业链资源,与安阳3000年棉纺织文化一脉相承 。活动依托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从棉花生长、纺织技艺演变、到国风童装设计,层层递进,深入探究。学生从“课本认知”走向“真实问题解决”,从古今对话中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实践能力的“未来创变者”。
二、活动目的
此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使传统工艺借助童装设计焕发出当代生命力,助力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家乡认同感;树立环保意识、劳动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成长为具备综合素养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三、活动主题
童装为媒,探寻安阳棉纺织产业
四、适用对象
三至八年级学生
五、学科融合
劳动、数学、语文、科学、艺术、历史
六、活动目标
1.劳动观念培育:深入探究安阳棉纺织史和国风童装文化演变,感受传统技艺生命力,增强家乡文化自信与认同,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2.劳动能力塑造:参与劳动体验,树立劳动意识,用数学思维探索传统棉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承担守护产业与环境责任。
3.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发现传统棉纺织工艺困境,以多学科融合提出创新方案,培养面对困难、创新、坚持等劳动品质及思考、协作等劳动习惯。
4.劳动精神彰显: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设计童装图、制作手工、撰写调研记录、拍摄短视频等形式展示,感受劳动成就,传播劳动精神。
七、作业评价
1.自评:学生反思实践过程,如“学到什么”“困难及解决办法”,对自身实践态度、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2.小组互评:明确互评标准,创意度从独特性、文化融合度等评估,合作能力从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考量。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并交流。
3.教师评价:针对各学科制定评分细则,科学关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美术看重设计创意、色彩构图等;语文聚焦写作表达、文化内涵阐述等。教师综合考量学生实践态度、知识技能和成果质量。
4.家长评价:家长通过填写评价表格,反馈学生在家实践的积极性、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
本次作业设计层层递进,通过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深入了解安阳棉纺织产业,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提升,达成了劳动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