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涉农街道办事处、柏庄镇: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能,发挥科技对粮食等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支撑作用,根据省市农业农村厅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我局集成了“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具有防控效果好、安全性高、省工省力、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和减肥、减药、增产高效等优点。生猪健康养殖技术示范的推广,具有能繁母猪产能提升、仔猪存活率高、育肥猪养殖饲料成本降低12%左右等优点。经过我局研究同意,决定将“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生猪健康养殖技术”作为2项主推技术,现予以推介发布。
附件:1、北关区2025年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2、北关区2025年生猪健康养殖技术
北关区农业农村局
二0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附件1:
2025年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河南省农业厅小麦品质区划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河南省气候土壤条件、区域比较优势,将河南省优质小麦适宜生态区划分为豫北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生态区和豫南沿淮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安阳市属于豫北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该区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小麦抽穗后降水量相对较少,光照充足,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质地以中壤为主,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黄河故道沙地除外)。
该技术模式以强筋小麦品种为基础,集成配套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土壤培肥、深耕或深松、高质量播种、水肥后移、后期控水、叶面喷氮、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单收单贮等各环节关键技术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优质小麦生产中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集成度、融合度不够,产量品质效益不同步等问题,为优质小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示范推广情况。推荐技术已经实现强筋小麦种植地区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通过优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实现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和减肥、减药、节水目标的转变。通过测土配方、氮肥后移等技术,有效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和小麦品质。据多点试验示范和调查统计,小麦产量水平增幅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2%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暂未获奖。
二、技术要点
核心技术:优质品种+配方平衡施肥+深耕深松+精匀量播种+浇好冬水+氮肥后移+病虫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
关键技术:
1.深耕整地。深耕或深松整地,耕深以25~35cm为宜,机耕机耙相结合,镇压耙实、踏实土壤;秸秆还田地块,要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秸秆切碎长度以≤5cm为宜。
2.品种选用。选择经国家、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本地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适合安阳市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新麦26、丰德存麦5号、丰德存麦21、中麦578、丰德存麦21、西农20等。
3.适期匀播。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10月13~20日。在适播期内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2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
4.科学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实施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的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合理群体结构,促进根系下扎,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穗部子粒运转,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5.合理灌溉。若冬前降水较少,土壤墒情不足,要浇好分蘖盘根水,促进冬前长大蘖、成壮蘖。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和缺墒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保苗安全越冬。冬灌的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度以上时进行,在封冻前完成,一般每亩浇水量为40方,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增温保墒。若土壤墒情较好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推迟灌溉或不进行冬灌。春季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灌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防御冻害。小麦开花后及时浇开花水,若小麦开花时墒情较好,可推迟到灌浆初期。要避免浇麦黄水,麦黄水会降低小麦的品质。
6.病虫害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麦红蜘蛛等是小麦常发病虫害。麦播期要做好种子检疫、包衣、拌种等,返青至抽穗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红蜘蛛。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对赤霉病进行重点防治。灌浆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黑胚病及蚜虫等,成熟期前20天内停止使用农药。
7.叶面喷肥。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667 m2用尿素1 kg和0.2 kg磷酸二氢钾对水50 kg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氮素积累与籽粒灌浆。
8.规范化收获与贮藏。抽齐穗后10~20天进行田间去杂,拔除杂草和异作物、异品种植株。机械化收获时按同一品种连续作业,防止机械混杂。收获后按单品种晾晒和贮藏,做到专收、专储及产销一体化。
三、适宜区域
安阳市北关区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
四、注意事项
1.该技术模式不宜在土壤质地偏沙、贫瘠及无灌溉条件地区推广。
2.强筋小麦适合集中连片种植,收获时要谨防混杂。
3.依据不同时期苗情、墒情、病虫情和天气变化,强化应变管理,科学防灾减灾。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北关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联系人:樊智力 郝秀芬 王小冰 刘方 武珊珊
联系电话:0372-2263843
电子信箱:beiguanqunw@163.com
附件2:
2025年生猪健康养殖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由于经济、社会、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生猪养殖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中小规模或农户养殖群体,长期面临能繁母猪产能低、仔猪存活率低、育肥猪养殖单位饲料成本高和养殖效率(益)不高的问题,导致养殖场、养殖户生猪养殖经济效益难以保障,困扰生猪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解决的主要问题
2.1母猪繁殖问题
包括种公猪精液品质调控和提升技术问题、母猪炎症控制技术问题、母猪人工授精技术问题、母猪早期妊娠诊断技术问题和母猪管护特别是围产期管护技术问题。
2.2仔猪疫病防控问题
主要包括仔猪腹泻和保育仔猪呼吸系统疫病的诊断和预防控制技术问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已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1、能繁母猪产能提升情况
通过种公猪精液品质监测和提升,配合人工授精和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结合母猪体况控制和改善、母猪产后炎症控制和治疗,中小型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养殖户母猪产仔性能大幅提升,优秀种公猪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母猪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由80%左右提高到93%左右;断奶母猪发情后配种受胎率由75%左右提高到87%左右,能繁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由8.7头提高到10.2头左右。
2、仔猪存活率提升情况
通过兽用中草药防控技术与疫苗免疫、抗生素合理使用结合,小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仔猪腹泻发生率由35%左右降低至8%,腹泻仔猪死淘率由60%以上降低至10%以内;保育仔猪呼吸系统疫病死亡率由5.6%下降至3.2%,保育后健仔率提高5%以上。
3、育肥猪养殖效率提升情况
通过开发利用北关区饲料资源,结合前期(仔猪阶段)疫病控制,中小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和养殖大户育肥猪养殖饲料单位成本降低12%左右,料肉比降低0.14。
(四)技术获奖情况:暂未获奖。
二、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1.1种公猪精液品质监测和提升技术
主要是种公猪精液质量,包括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精液中病原微生物携带情况监测,以及精液品质营养调控、饲养管理调控和中兽药调控技术。
1.2母猪管护技术
主要是母猪适配阶段把握确定、母猪体况营养调控、发情异常或配而不孕母猪药物处理、母猪产后炎症管理和药物控制。
1.3仔猪腹泻和保育猪呼吸系统疫病防控技术
主要是病原感染谱揭示、母猪科学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评估、兽用中草药防控结合抗生素合理使用、母猪健康调理和环境控制技术。
1.4地方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主要是油菜饼粕、酒糟、豆腐渣、红薯加工副产物、糠麸等饲料资源的脱毒、发酵、保存和全价配合利用技术。
2、配套技术
核心技术推广过程中,主要配套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推广,特别是在非洲猪瘟发生背景下,通过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以减低非洲猪瘟发生风险。该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剂的筛选、消毒程序优化、消毒效果检测。
三、适宜区域
安阳市范围内均可推广。
四、注意事项
在非洲猪瘟将长期常态化存在的背景下,技术推广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杜绝非洲猪瘟的发生和流行。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北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 郭 巍 孙玉新
联系电话:0372-2955688
电子信箱:beiguanqu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