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北关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
北关法院践行“两从”理念:“一揽子”调解力促股东纠纷化解与员工权益保障双赢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5-09-01  

一、基本案情

原告薛某与被告王某、房某及安阳某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因履行《三方合作协议书》《退股协议书》发生合伙合同纠纷,三方约定共同出资设立某公司(薛某持股33.4%),但公司仅登记王某持有100%股份,薛某、房某未显名。之后,房某依约将其全部股权平分转让给薛某和王某,薛某支付部分转让款后因经营分歧退出合作,遂诉请解除合伙关系并追索权益。股东纠纷长期未决导致某公司经营困难、资金链濒临断裂,引发三名员工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此外,北关区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另有一起潜在合伙争议尚未成诉。本案至此相继产生了三起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以及至少一起潜在的未诉劳动争议。某公司作为股东债务及劳动债务的集中偿付主体,面临多重债务叠加、账户冻结及停摆风险。股东僵局、经营危机与劳资矛盾相互交织,企业存续及员工权益保障陷入困境,存在区域性社会稳定风险。

北关区人民法院精准识别涉企纠纷关联性,主动将四起案件(含一起未诉争议)纳入“一揽子”调解框架,践行“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理念,通过实质调解化解系统性风险。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践行“枫桥经验”抓源治本,助企纾困“轻装前行”。面对标的额巨大、矛盾尖锐、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核心合伙纠纷,北关区人民法院坚决摒弃就案办案、机械裁判思维,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实质性化解矛盾、挽救困境企业作为首要目标。北关法院将“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贯穿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多元化解,精准识别纠纷根源与企业核心痛点。通过深入释法明理、平衡各方利益、创新调解方案,成功引导当事人达成协议。通过“靶向治疗”方案有效盘活了企业现金流,避免了因“竭泽而渔”式执行导致企业崩盘,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与恢复空间。同时,一揽子调解协议要求股东薛某配合办理股权等手续,彻底扫清企业治理障碍,优化了内部治理结构。此举不仅化解了矛盾,更直接保住了市场主体、稳定了就业岗位,生动彰显了北关法院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政治担当和法治智慧。

(二)创新“一揽子调解”机制,关联争议“打包”化解提效能。北关区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到涉企纠纷的系统性、关联性,将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置于首位,敏锐识别并主动整合处理了与主案紧密关联的多起劳动纠纷和未诉争议。北关法院坚决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处理方式,将其视为同一矛盾源头的连锁反应,以服务企业、根除隐患为导向,统筹纳入调解范围。通过“打包”解决,一次性、彻底性解决了所有已诉及潜在关联争议,不仅高效化解了当下矛盾,更从根源上预防了“衍生纠纷”,为企业彻底扫清了发展障碍。此举显著减少了诉讼环节和程序空转,节约了司法资源,让企业从繁琐的诉累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经营发展。将未诉争议纳入调解,是北关法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这种“一案解多纷”模式,是北关法院服务保障基层企业稳定发展、实质性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三)构建三赢格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北关区人民法院精准运用“一揽子调解”,灵活允许当事人在还款期限、支付方式上达成更契合企业经营实际的“定制化”协议,有效纾解了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保障了资金链安全。调解过程及结果的相对非公开性,有力维护了企业信用形象,避免了对市场信心的负面冲击。对于这种深陷多重纠纷的民营企业而言,北关法院通过调解“量身定制”方案,成功避免了因诉讼、执行可能导致的企业停摆、员工失业等恶性循环,实现了“救活一个企业、稳定一批就业、化解一串矛盾”的多重目标,有效保护了市场主体存量,夯实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同时,高效彻底地解决纠纷,显著降低了衍生社会风险和信访维稳压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区域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充分展现了北关法院通过司法智慧与柔性手段,在平衡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实现的独特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三、经验启示

下一步,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将持续践行“两从”理念,深化“一揽子”解纷,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市场主体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司法护航的力度。


【打印本页】 页面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政机关